別名:韭菜白點病
分布為害:灰霉病是保護地韭菜的一種重要病害。輕病田可減產10%-30%,重病田可造成毀棚絕產,嚴重影響春節(jié)上市韭菜的產量與品質。
癥狀:主要為害葉片,癥狀有白點型、濕腐型和干尖型之分。白點型:初在葉片正面或背面生白色或淺灰褐色小斑點,致使全葉或半葉焦枯。濕腐型:生長期或貯運期內,濕度過高時,常出現濕腐型癥狀。病葉不產生白點,而逐漸腐爛井呈深綠色??萑~表面密生灰至綠色絨毛狀霉,伴有霉味。尤其是貯運期間,韭菜扎成捆,相互污染和傳染的速度加快,致使成捆的韭菜爛成一堆泥,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。干尖型:自割茬刀口處向下腐爛,初呈水漬狀,后變淡綠色,有褐色輪紋,病斑擴大后多呈“V”字形,并可向下延伸2-3cm,呈黃褐色,表面生有灰褐色或灰綠色絨毛狀霉。
病原:病原為蔥鱗葡萄孢菌,屬半知菌亞門真菌。
發(fā)病規(guī)律:
(1)低溫高濕、光照不足是灰霉病發(fā)生蔓延的主要條件。溫度在15-21°C,空氣相對濕度在85%以上,病害容易流行。棚內溫度連續(xù)數日處于忽高忽低情況時,易降低韭菜的抵抗力,發(fā)病重。
(2)氮肥過多,磷鉀肥不足、營養(yǎng)不協(xié)調的韭菜田,容易發(fā)病。田間管理差、韭菜長勢弱、抗病性差的田塊,也容易發(fā)病。長期連作有利于病原菌的積累,發(fā)病嚴重。
防治措施:
(1)韭菜生產有充足的氮肥才能高產,所以要大量施用含氨高的尿素和硝銨。
(2)根據天氣變化情況,在中午打開一定量的棚膜,進行通風降溫、降濕,通過放風調控,使棚室內的最高溫度不超過25°C,晝夜溫差不超過10°C,棚內相對濕度控制在70%以下。注意應在棚室底口增加圍裙,嚴禁由底口放風。
(3)收割韭菜時,要將割下的部分全部帶出棚外,然后再清理捆扎,對清理下來的病葉、老葉等,要集中深理。
(4)重病田應與十字花科、葫蘆科等蔬菜輪作2-3年,不可與蔥及大蒜輪作。
如果您對科萊茵水溶肥感興趣,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識,您可以點擊在線留言給我們留言,或撥打 400-699-2268 向我們咨詢,我們誠摯歡迎您的來電!